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證券市場常常再看交易量
一堆的數字,牽動著股價與加權指數
不過這些數字又代表什麼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大家應該有「自然人」、「法人」的概念
一般大眾是自然人,法律規範團體是法人
常常會聽到三大法人
指的就是「外資」、「投信」、「自營商」
小編常遇到把「基金」和「股票」搞混的人
股票買賣是找證券商,基金買賣是找投信
很怕遇到有人說,「基金買賣找銀行阿!」
還寧願聽到「基金買賣找基富通呢!」
既然外資和投信,大家都認識
那就講講自營商吧~如果有去證券考試
一定背過「承自經442415」
不過這三個類別的差別呢?
承銷商:幫公司銷售股票的券商
經紀商:幫投資大眾買賣股票的券商
自營商:用券商資金買賣股票,賺取投資收益
大部分的證券商都是綜合券商,三項業務都有
而自營商就有點像投資公司,收益來至投資
講白一些就是公司的投資部門,專做投資
所以自營商的資金也相對龐大
台灣證券交易所,都會公告三大法人買賣超
因為2015年證期局統計的年度台股成交量
三大法人交易量佔比超過五成,散戶大減
自然人的資金,開始轉向三大法人
像是買基金,就是自然人資金轉向投信資金
也因此,三大法人買賣超,就牽動著大盤走勢
就像下圖看到的,賣超就跌;買超就漲